中国进出口银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 服务金融强国建设

2024-06-24

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 服务金融强国建设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

中国进出口银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去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宏伟目标,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一目标进行了全面阐述,强调金融强国应当基于强大的经济基础,具有领先世界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同时具备“六个强大”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并深刻指出,纵观历史上和当今的金融强国,都具有高度开放的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金融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经济和金融的关系,强调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血脉通,增长才有力;强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强调金融要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强调金融强国应当基于强大的经济基础,具有领先世界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等。这些重要论述,拓展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金融本质和发展规律、关于经济与金融关系、关于经济基础与金融强国建设关系的认识,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金融强国建设需要而产生和不断发展的理论,与以强国建设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在指导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的过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的与时俱进、不断升华。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重要论述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深刻揭示了金融开放的内在逻辑。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世界性的了”。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指出,当今世界,金融是大国博弈的必争之地,金融对强国建设的作用更加凸显,而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我们主动作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战略举措,是具有透明度、稳定性和可预期性的开放。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有利于提高金融业全球竞争能力,通过外部竞争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我国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增强服务经济发展、配置全球金融资源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币市场信任度,完善国际货币体系,维护全球金融稳定,实现共赢;有利于更好利用全球资源,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推动完善现有国际经济体系,更好提供国际公共产品;有利于完善全球金融安全网,加强在金融监管、反腐败领域合作,提高世界经济抗风险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重要论述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总结对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深刻揭示了高度开放是金融强国的共性特征。近代以来,商业资本、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在梯次推进全球化进程中,造就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金融强国,强的维度不尽相同,但都是高度开放的。18世纪,“占主要统治地位的商业资本,到处都代表着一种掠夺制度,它在古代和新时代的商业民族中的发展,是和暴力掠夺、海盗行径、绑架奴隶、征服殖民地直接结合在一起的。”船坚炮利下的所谓自由贸易造就了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中心和金融强国。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到机器大工业阶段,产业资本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资本形态。为解决资本过剩,西方资本在海外四处“圈地”设厂、掠夺资源,掀起了瓜分世界市场的狂潮,给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这一时期的金融强国,是建立在海上霸权、殖民地资源支撑的世界贸易基础上的。随着产业资本从自由竞争向垄断竞争过渡,与银行资本融合渗透,形成了金融资本,金融资本的垄断性导致了帝国主义间的战争。19世纪末以来的一百多年间,美国抓住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剧烈调整大环境带来的机遇,仰仗长期积累的综合国力,精心谋划了其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尼克松政府的财政部长康纳利曾说过:“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麻烦。”这句话是以美元为核心的美式金融霸权的生动写照。

  与西方式现代化和金融强国的逻辑不同,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而不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强国,不是暴力掠夺殖民地的金融强国,不是玩资本收割、搞以邻为壑、以其他国家落后为代价的金融强国,更不是追求“国强必霸”野蛮逻辑下的金融霸权,而是通过坚持互利共赢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的经济金融合作,推动优化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以更好发挥金融的作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好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强国,离不开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服务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进出口银行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把准正确政治方向,把牢政策性金融经营发展正确方向,突出支持实体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特色,通过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建设金融强国作出贡献。

  在服务建设贸易强国中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做好大型骨干外贸企业、优质民营外贸企业、中小微外贸企业金融服务,围绕头部企业和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加大对链上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支持力度,培育贸易持续发展动力和竞争新优势。支持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装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提升贸易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挖掘贸易创新驱动潜力。积极支持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支持港口、机场、外贸集聚区和贸促平台、边境口岸等外向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构建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贸易大通道,提升贸易畅通循环效力。充分发挥服贸会、广交会、进博会等贸易促进平台作用,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内外贸融合发展,增强贸易市场开拓能力,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增进人民福祉。

  在服务国家对外交往中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落实好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高质量完成3500亿元人民币融资窗口重大任务,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在推进境外业务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扩大国际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的参与度,助力我国从规则适应者到规则建设者、引领者的提升,推动国际金融治理体系改革。稳慎扎实、顺势而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促进人民币跨境使用,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影响力。推进第三方市场合作,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和影响力,助力中资企业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对标和影响国际行业标准和规范,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拓展空间、增添活力。

  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中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政策性金融改革,加快产品研发,拓展应用场景,紧密围绕政策性、国际化特征,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专业性和适配度。完善总分行联动、前中后台一体、境内外协同的服务机制,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健全风险预警体系,加强信贷全流程管理,提高风险防控的前瞻性、主动性、针对性。严密防控增量风险,推进化解存量风险。加强境外风险防控,切实维护国有金融资产利益和国家安全。